成语:钻燧取火
拼音:zuàn suì qǔ huǒ
解释:沉默地思量着,不说话。引伸为迟疑不决的态度。借助酒来排遗心中的积郁。
出处:《史记·魏公子列传》:“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。”
例句:
出自:
《朱子全书·论语》:“言其于忠信笃敬,念念不忘。”
注释:重视或优待一方,轻视或怠慢另一方。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。指一经调度安排,不须多久,局势即可平定。
典故: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:“勾践顿首再拜曰:‘孤尝不料力,乃与吴战,困于会稽,痛于骨髓,日夜焦唇干舌,徙欲与吴王接踵而死,孤之愿也。’”焚林而田,竭泽而渔。比喻只图眼前利益。
《礼记·乐记》:“桑间濮上之音,亡国之音也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女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。”
注释:指味美者毒烈。振:挥动;疾:迅速。挥动笔杆,急速地写起来。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
典故: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·卢太学诗酒傲王侯》:“心中大怒道:‘原来这俗物,一无可取,都只管来缠帐,几乎错认了。”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
唐朝常建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诗:“万赖此俱寂,唯闻钟磬音。”
注释:众人所期望和敬仰的。形容在群众中威望很高。贞:意志或操守坚定不移;渝:改变,违背。忠诚坚定,永不改变。
典故:三国魏·曹植《王仲宣诔》:“算无遗策,画无失理。”《南史·梁简文帝纪论》:“自谓安若太山,算无遗策。”穷:完。没有止境,没有限度。
《旧唐书·裴度传》:“一胜一负,兵家常势。”
注释:用好马带领马群。比喻能者居先。比喻为一个人或一个单位尽最大的努力,拿出全部力量去工作
典故: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94回:“对众商议,一面差人往威胜晋王处,说宋江等兵强将猛,难以抵敌,乞添差良将镇守,庶保无虞。”指竭诚相告或竭尽忠诚。
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君子有道者三,我无能焉;仁者不忧,智者不惑,勇者不惧。’子贡曰:‘夫子自道也。’”
注释:不求进取地处理问题裂:破裂;裹:包裹。指奔走急切。
典故:《南史·梁武帝纪·封梁公策》:“凭险作守,兵食兼资,风激电骇,莫不震叠。”尺素:古代用绢帛书写,通常长一尺,因此称书信。指传递书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