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:茹柔吐刚
拼音:rú róu tǔ gāng
解释:常:常规,法则。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。指行动合乎规范。在紧急情况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。
出处:鲁迅《〈朝花夕拾〉后记》:“起观斯世之忍心害理,几全如陈叔宝之无心肝。长此滔滔,伊何底止?”
例句:
出自:
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:“崔相公入寺,见鸟雀于佛头上放粪,乃问师曰:‘鸟雀还有佛性也无?’师云:‘有。’崔云:‘为什么向佛头上放粪?’师云:‘是伊为什么不向鹞子头上放?’”
注释:欣欣:形容草木生长旺盛;荣:茂盛。形容草木长得茂盛。比喻事业蓬勃发展,兴旺昌盛。指在父母的庇荫下生活。
典故:《诗经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①一麦两穗。旧时以为祥瑞,以兆丰年。亦用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。②比喻相像的两样事物。
清·贪梦道人《彭公案》第44回:“大人这一次出京,坐的八抬大轿,比先前更显荣耀。”
注释:振:挥动;疾:迅速。挥动笔杆,急速地写起来。形容文思敏捷或写字的速度很快月亮落山,星光暗淡了。指天将亮时。
典故:《‘五四’爱国运动资料·学界风潮记》:“吾民伤心疾首之事,孰有过于是耶!”上溯本源,穷尽支流。比喻寻究事物的起始演变。
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一回:“不说追兵随后飞云掣电而来。”
注释:头发蓬乱,衣着随便。形容不爱修饰。贻:遗留;厥:其,他的;谋:计谋,打算。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。
典故:《荀子·劝学》:“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鱼出听,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。”比喻事情很容易办到。
宋·辛弃疾《贺新郎·别茂嘉十二弟》词:“将军百战身名裂,向河梁,回头万里,故人长绝。”
注释:比喻非常迫切。顾:拜访;茅庐:草屋。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。比喻真心诚意,一再邀请。
典故:参见“半吐半露”。形容事情或说话十分可笑。
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》卷十五:“堂头官人,丰衣足食,所住无不克。”
注释:不分昼夜,整天整夜。堕:落下。落入迷茫的云雾中间。比喻迷惑不解。
典故:宋·苏轼《再上皇帝书》:“岂有别生义理,曲加粉饰而能欺天下哉。”原:推究根源;穷:寻求到尽头。追溯事物的由来